【资料图】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 通讯员 莫燕妮 柯培超
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评价机制最新研究成果推出,将可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3月27日,经有关专家评审,深圳海关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SMART评价机制研究》顺利通过验收。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过去,国内贸易便利化的量化研究多基于国际量化指标标准进行碎片化比对分析,没有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特点的评价机制,所以这次的创新研究非常有意义。
据了解,深圳海关科研团队在对外贸企业及海关监管工作需求开展调研时,发现可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评价机制,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因此,科研团队着手在评价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特点的评价模型。
该项目首次提出基于多维价值理论的湾区贸易便利化五维评价模型,具体包括安全性、可测性、精确性、时效性和可移植性,并以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为试点开展应用,探究模型对促进湾区贸易便利化的适应性程度,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前海样本”。
据统计,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7.94万亿元人民币,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95.6%,其中深圳外贸进出口达3.67万亿元人民币,占广东省外贸进出口近五成,出口规模连续第30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近年来,深圳海关通过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简化申报流程等举措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湾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环境,促进了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该项目的实施,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奠定理论基础,为加快我国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的“三智”海关新模式建设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对应的跨境贸易便利化通关环境,对实现湾区全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审读:谭录岗
关键词: